在音视频通讯场景中,由于两端之间所支持的音视频编解码、传输协议、传输的速率,都需要进行彼此通知对方。
我们把一个 1 对 1 的音视频通讯,比喻成双方互送快递包裹的过程。
首先这里有很多问题,双方要彼此告知对方后,才能寄送包裹。 比如:
- 我不知道包裹要寄给谁?(我要和谁建立通讯)
- 对方能否使用我的包裹?(我的媒体格式对方是否支持)
- 对方在哪里,地址是什么?(对方所处网络的位置在哪)
- 走那条路线寄送最快?(走哪种网络传输最效率)
实际场景中,我们要打电话互相告诉对方一些信息。而在音视频通讯中,也需要这个“打电话”步骤,形式上一般是通过建立“信令通道”来传送信令。对于 Web 前端来说最常见以 WebSocket 来作为信令通道,通过它来交换信令并进行协商。真正的媒体数据,则是通过 RTCPeerConnection 进行传输。
比如包含什么媒体流/轨,或者是我的编码是否被对方的解码器所支持等等这些问题,则通过 SDP 作为载体告诉给对方。
在没有建立 WebRTC 连接传输数据前,首先需要让本地端和远端确认彼此共同支持的媒体能力。如:音视频编解码器、使用的传输协议、IP 端口和传输速率等等。而这些信息需要通过前文所说的 SDP 来互换,这个过程称之为媒体协商。
这里以在两个前端浏览器建立通讯来进行说明,我们暂且称“发起端”和“应答端”。
- 首先双方连接信令通道,(一般由业务决定如何实现),并能交换信令。
- 发起端调用 RTCPeerConnection.createOffer 创建一个offer,并调用 setLocalDescription 设置本地的 SDP。
- 然后通过信令服务器 将含有 SDP 的 offer 设置给应答端。
- 应答端拿到此 offer 以后调用 setRemoteDescription 将此 SDP 信息保存。
- 应答端调用 RTCPeerConnection.createAnswer 创建一个 answer,并调用 setLocalDescription 设置本地的 SDP。
- 通过信令服务器将含有 SDP 的 answer 发送给发起端。
- 发起端调用 setRemoteDescription 将此 SDP 信息保存。
简单概括就是:发起端和应答端通过 creatOffer 和 createAnswer 创建 offer/answerSDP,然后通过信令服务互换,最后调用 setLocalDescription/setRemoteDescription 进行设置本地和远端的 SDP 以完成协商。
在双方都创建 RTCPeerConnection 之后,它们就可以开始进行媒体协商了。
//local
var pc_local = new RTCPeerConnection(otps1);
pc_local.createOffer((offer)=>{
pc_local.setLocalDescription(offer);
singalChannel.send(offer)
}, handleError);
//remote
var pc_remote = new RTCPeerConnection(otps2);
signalChannel.on('message', (message)=>{
if(message.type === 'offer'){
pc_remote.setRemoteDescription(
new RTCSessionDescription(message)
)
}
})
//remote
pc_remote.createAnswer((answer)=>{
pc_remote.setLocalDescription(answer);
singalChannel.send(answer);
}, handleError );
//local
signalChannel.on('message',(message)=>{
if(message.type==='answer'){
pc_local.setRemoteDescription(
new RTCSessionDescription(message)
)
}
})
SDP 全称 SessionDescription Protocal,直译就是通用会话描述协议。
光看直面意思可能不太好理解,其实就是描述双方的会话信息,以及各端所具备能力的通用协议。
在 WebRTC 中 SDP 所描述的信息主要有:
- 各端所支持音视频编解码器
- 编解码所设定的参数
- 所使用的的传输协议
- ICE 连接候选项等
要注意的是 SDP 并不是 WebRTC 独有规范,关于标准的 SDP 规范可以查阅:IETFRFC4556规范。 标准 SDP 规范主要包括 SDP 描述格式和 SDP 结构,而 SDP 结构由会话描述和媒体信息描述两个部分组成。
SDP 是由多个 = 这样的表达式组成的。
v=0
o=- 7017624586836067756 2 IN IP4 127.0.0.1
s=-
t=0 0...
- type 只能为一个字符,代表属性。
- value 为结构化文本,UTF-8 编码,代表属性值。
- = 两边不能有空格。
SDPLine 没有统一的 Schema 描述,也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则能解析所有 Line,SDPGrammer 只是描述了 SDP 相关的属性,具体每个属性的表达需要根据属性定义 IETFRFC4556。 而 SDP 的结构有一个会话描述和零至多个媒体信息描述组成。
常见属性:
v=SDP 协议版本
v=0
o=会话发起者描述
o=<username> <sess-id> <sess-version> <nettype> <addrtype> <address>
username:用户名
sess-id:会话id,在整个会话中是唯一的,建议使用NTP时间戳。
sess-version:会话版本,每次会话数据修改后,该版本值会递增。
nettype:网络类型,一般为“IN”。
addrtype:地址类型,一般为IP4。
address:IP地址。
s=会话名
s=<sessionname>
不关注时可为-
t=会话活动时间
t=<start-time><stop-time>
start-time:会话开始时间
stop-time:结束时间
均为NTP时间,单位是秒,均为0时表示持久会话。
c=连接信息
c=<nettype><addrtype><connection-address>
nettype:网路类型
addrtype:地址类型
connection-address:连接地址
会话级别描述完成后,后面就是零到多个媒体级别描述,比如:
常见属性:
m=媒体描述
m=<media><port> <transport> <fmt-list>
media:媒体类型(audio / video)
port:端口号
transport:传输协议 RTP/AVP(RTP/SAVP)或 UDP
fmt-list:媒体格式,表述 RTP 的数据负载类型(PayloadType)的列表,可以包含多个。分别代表音频和视频的编码格式,后面会跟着 rtpmap、rtcp-fb、fmtp 这些属性来做进一步的详细的描述。
RTP类型参考:RTPPayload
a=附加描述 有以下两种格式:
a=
a=:
SDP 解析时,每个 SDPLine 都是以 key=... 形式,解析出 key 是 a 后,可能有两种方式,可参考 RFC4566:
在 m= 之前,为会话附加描述;
在 m= 之后,为媒体附加描述。
其中可以关注 rtpmap 和 fmtp。
a=rtpmap RTP参数映射表
a=rtpmap:<playload-type><encoding-name>/<sample-rate>/<encodingparameters可选>
playload-type:数据负载类型
encoding-name:编码名称
sample-rate:采样率
encodingparameters:编码参数
a=fmtp 格式参数
a=fmtp:<playload-type><specific-parameters>
playload-type:数据负载类型
specific-parameters:编码参数
https://webrtchacks.com/sdp-anatomy/ 这个站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详细的 SDP 例子。左侧为 SDP 文本,可以明显看出 SDP 的格式与结构,右侧则对每一行描述进行了说明。如果你不想看冗长的规范文档,这个例子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材料。
在 WebRTC 中的 SDP 相对于标准 SDP 规范中有点不一样,它对于 SDP 划分了更多部分,详情可以看下图:
WebRTC 按功能将 SDP 划分成了五部分,即会话元数据、网络描述、流描述、安全描述以及服务质量描述。WebRTCSDP 中的会话元数据(SessionMetadata)其实就是 SDP 标准规范中的会话层描述;流描述、网络描述与 SDP 标准规范中的媒体层描述是一致的;而安全描述与服务质量描述都是新增的一些属性描述。SDP 作为 WebRTC 的核心部分,是你深入学习 WebRTC 前所要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
-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 https://webrtchacks.com/
原文作者: 腾讯IMWeb前端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