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53
/
postscript.Rmd
24 lines (12 loc) · 5.58 KB
/
postscript.Rm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后记 {#postscript}
2007 年 2 月,我在家读 A Handbook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R [@Everitt06],书中读完前八章之后,萌发了写一篇关于统计图形综述的念头,于是用 LaTeX 匆匆写了几页,但几天后发现这不是一篇综述能讲清楚的事情,于是改为写一本三十来页的小册子,依次介绍 R 语言中的那些基本的统计图形,然而几天后发现这也不是一本小册子能装得下的内容,因为当时国内统计界对 R 语言的了解相对较少,所以有必要把统计图形放在整个 R 的系统下来讲述,于是在几经折腾之后,写这本书的念头诞生了。
如我在 \@ref(sec:begin) 小节中提到的,国内统计图形应用的现状并不是很理想,然而,在这本书中,我结合大量的数据实例给出了各式各样统计图形的展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图形在我们的论文、书籍或报告中并不常见,原因是什么我并不太清楚,也许受软件束缚,也许并不知道有这些图形的存在,无论如何,本书作为一本指南读物,对软件实现以及图形种类都做出了介绍,对统计图形的问题也算是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不过我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单纯介绍图形,而是想借现有的图形思想启发读者,一方面使读者能够明白图形的基本构造方法,这样可以让我们容易就能借“它山之石”为自己所用,即看到别人的好图形,自己便知道如何去做;另一方面希望读者通过观摩各种图形的思想,在自己的数据分析过程中找到图示的灵感,用更巧妙的方式揭示信息。
国外的统计图形和可视化水平相对国内看起来要领先许多,我于 2008 年 6 月在德国不来梅的 Jacobs 大学参加了一个统计图形会议(Data Viz VI),见到了统计图形领域的一些“长老”和新秀,如第 \@ref(chap:principle) 章提到的 Michael Friendly,这位老爷子在统计图形上作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分类数据的可视化以及统计图形历史的总结等等,我正是从他那里了解到了统计图形的一些历史,包括本书第 \@ref(cha:history) 章介绍的图形;参会的还有 AT\&T 统计研究部门的 Deborah Swayne、Iowa 州立大学的 Di Cook (目前已经是我的导师)、沃顿商学院的 Andreas Buja ( [GGobi](http://www.ggobi.org) 最初就是他们三人合作写出来的)、Systat 公司的 Leland Wilkinson (The Grammar of Graphics 的作者), 同时我也见到了一些年轻学者如 Hadley Wickham (**ggplot2** 包的作者)、Michael Lawrence (**RGtk2** 包的作者)等;通过与这些人的接触,我进一步意识到了国内在统计图形方面和国外的差距,回来之后更加坚定了我完成这样一本统计图形书籍的信念。
2008 年到 2009 年这本书进展到了第 \@ref(cha:gallery) 章,也就是图形的海洋,这一章耗费了很长时间,因为内容几乎是无止境的。实际上到了 09 年进展就很慢了,这一年夏天来到了 Iowa 州立大学,渐渐搁置了这本书几乎没再动过笔。2010 年 5 月,周筠老师闯进了我的邮箱(我以前隐约听说过她,但没正式联系过),问起这本书,对话非常简单,几乎可以缩写为:
> 我:“中不?”
> 周:“中!”
> 我:“好,归你了!”
于是乎,我的 CPU 又开始轰隆隆运转起来。
在 Iowa 州立大学的学习让我更新了不少知识,尤其是在两位专家 Di Cook 和 Heike Hofmann 的影响下。原本这书的目标只是介绍基础图形系统,也就是第 \@ref(cha:elements) 章和第 \@ref(cha:gallery) 章的内容,但随着知识的积累和 R 自身的更新,写着写着我就感觉落后于时代了,书名中有“现代”二字,如果只是基础图形系统,那么实在不敢称“现代”,所以在完成第 \@ref(cha:gallery) 章之后,我加入了第 \@ref(chap:system) 章内容,这样起码在工具上有点现代的感觉,例如 ggplot2 和动画,都是 R 里面的新事物。纯粹的工具介绍对读者来说可能会显得枯燥,尽管大部分图形都有对应的数据,但那些数据往往都是很老旧的数据,人人皆知;Cook 经常对我“怒吼”:No more `iris` data!!她对我使用旧数据有一肚子不满,我想这大概可以代表一部分读者的心情,于是这本书有了第 \@ref(chap:data) 章,我尽力找了新数据,要说它们有多新呢?图 \@ref(fig:pork-price-orig) 是我 2011 年 2 月 22 日收到的邮件,23 日我把它写进了书里。第 \@ref(chap:principle) 章放在最后作为所有技术性内容之后的一个总结,但它实际上也交织着技术性内容;我在导读中引用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实际上我觉得道与器无法分家,这道理就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一样。
本书每章开头都挑选了一段《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文字,其内容与各章内容有一定关联,这也是由于我个人在上高中时就喜欢看福尔摩斯,并且我认为统计图形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小小的“探案”。探案集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血字的研究》,尤其欣赏该篇的第二部分中大篇的景色描写,以及对主人公杰弗逊·霍普坚韧不拔性格的刻画,这种波澜壮阔的笔法,令我着实艳羡不已,只可惜我没这种文字功夫能把书写得如此吸引人,于是只能寄希望于“一图胜千言”了。
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