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2 lines (14 loc) · 2.6 KB

begining.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2 lines (14 loc) · 2.6 KB

缘起

###一个笔记本? 几年来,在印象笔记、有道笔记、及各式纸片上记下了长长短短的想法。因为内容集中在几个方面,所以笔记互有关联。然而,我几乎不可能在每次记下新想法的同时,去回顾之前的笔记,考察新想法和老想法是否有建立新的联系的可能。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偶然翻到几年前的笔记,一叹:“唉,这个想法有意思……”

更不要说搜集的各路言谈,写下的读书笔记……总之,即便是认真思考过的东西也难免不堪其重,流于无用。可是,知识素材如果能自动组织起来,并且当出现新的关联时能主动提醒我,不正是软件应该干的事吗?

这样的软件有,通常叫做知识管理软件,但它们本质上是一个数据库,可以帮助你保存和查找信息,却不能有效地分类、整理,更不要说对信息内容的分析了。一旦知识形成网络,它们大多难以应付,更做不到自动化和长期追踪网络的变迁。而知识,总是网络化的,总是在演变的……

所以,我想要一个可以自动建立知识网络的笔记本,而且随时间演进,我能看到自己知识和想法的变迁。

###还可以做什么? 有这样的笔记本,意味着它基本“理解”了我们的想法和知识结构,那么,你希不希望认识与你有相同思考兴趣或有着相似知识结构的人呢?

有这个笔记本,把它拿到网络上,让更多人一起用,那么,能“理解”一个人,就能“理解”更多人;能构建一个人的知识网络,就能构建更多人的知识网络,网络和网络就会产生交集,形成新的网络,在这张大网上,人们因为思想,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发现了彼此……

###我是不是痴心妄想? 从终极意义上,这个笔记本是强人工智能,人类目前还做不到,我嘛…… 从理想意义上,这个笔记本需要牛逼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Google翻译做到什么程度,大家都看到了,我嘛……

那我还有没有希望在这件事上帮我自己一点点?我认为还有一线希望,这希望来自于,当你无法解决通用问题时,你可以解决个性化问题。Google要解决全人类的语言问题,这当然很难很难,即便是深入理解一门语言,都很难很难。但是,我只要理解我自己的语言,就行了。而每一个人,只要理解他自己的语言,就行了。

下一篇流变将记录随着开发的实际进展,而在技术和设计目标上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