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谋已久三年,在2020年三季度实现了三年前的目标:回武汉定居。
2017年4月,在面临行业选择的时刻,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未来三年会是什么样子?那时,我在深圳已经度过了9年时光。未来的人生发展,对我来说不再是一个可以无限延期考虑的问题,而是一个摆到台面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本不用太多考虑,就决定要回武汉定居,房买在武汉,下一代的教育在深圳无法奢望。决策定下来,就开始做三年规划。规划原则有二:
- 谋生如何?
- 下一代发展如何?
我并不是行业顶尖人才,所以必须要考虑行业年龄红线问题。并且,这个赛道很拥挤,我必须要找一个新赛道。正在此时,老师给了我一句话:要找离钱近一点的行业。所以带着开辟新赛道的想法,开始了我人生第二次转行:去金融行业。
这次转行比上一次容易得多。因为一个朋友的内推,进了银行,并且运气很好,做风控系统。后来的发展很顺利,在接下来不到两年时间内,搞清楚了金融业的运作模式,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做量化投资。机遇加上个人的努力,使我成功的换了一个不挤的赛道。
上面的过程,说得蛮轻松,但这篇纪实不是鸡汤。我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改变不敢直面风险的心态、知识储备、金融业务理解,任意一项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是数不清自律的坚持、每个工作日中午一小时的努力、通勤路上的书籍陪伴(现在仍保持这个习惯)、突破心理阻碍变得外向。记下这些,也是为了让读到这篇纪实的你,意识到改变既定人生的难度。
留给家庭的城市选择不多。如果没买房,就是深圳、我老家、武汉、杭州(新兴互联网产业)。城市选择考量的因素有二:能找到和我的专业知识匹配的工作、下一代教育资源。但16年买了房,考量因素就加上一条:房产所在地。三个因素都符合的只有武汉。所以毫无意外选择了武汉。
我们的房子和老人的房子都是学区房。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至少都是区重点。下一代的教育基本定型。而且因为武汉历史悠久,城市文化厚重。在这样的熏陶下,下一代成长会相当受益。这部分水到渠成,省了很大的精力。(不禁感慨,家庭的发展真的是一代一代垒起来的)
2020年8月份回武汉定居,结束漂泊的生活,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陪伴家人心愿达成,房子住起来爽,工作上运气比较好,碰到一个5年内不会倒闭、文化不错、可以自由发挥才能的小公司。
伴随这一里程碑,心路历程也同步发生变化:关注中期目标、只认对错不认输赢、保持特定领域专注力、节省非必要精力开支。
看着三年规划落地实现,心中非常欣喜,既是因为目标达成,更重要的是方法论的验证。接下来的三年目标,希望也能够顺利实现。
三四季度正常发展,仍然平淡无奇。投资思想更加细致,开始接纳更多的交易思想并整合,如同18年开始涉及交易市场一般,也算是一个新的开始。
因为人生变动,导致三四季度非常忙碌,打乱了日常计划,但核心计划正常继续。
时间规划做了一次调整,基础单位由日改为了周。原因有二:
- 针对核心计划,能够很好的克服惰性
- 现在的实际事务处理单位并没有到日那么短,比如家里装书柜、周末的家庭娱乐安排。用周为单位具有更好的规划性
CDIA项目在今年的功能迭代并不多,但基础建设和尝试性功能比较多。这是一个产品成长期的特性。下半年因为更换城市,进度落下很多,后面会慢慢补上。
截止今日,全年投资盈利21%,因为资本金补充的原因,杠杆率下降至3倍,实际收益63%。收益大不如去年。主要犯错在一季度。其他季度表现正常。今年开始帮老丈人打理存款,目标年化10%,策略为市场对冲。
年计划阅读10本,其中精读《原则》一书,实际10本,完成数量计划,但精读书目未完成。
- 天朝的崩溃 (茅海建)
- 三体全集 (刘慈欣)
-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高桥政史)
- 论李维(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 债务危机(瑞.达利欧) (精读)
-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始皇)上 (曹昇)
-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始皇)上 (曹昇)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彼得·德鲁克)
- 一九八四 (乔治·奥威尔)
- 动物农场 (乔治·奥威尔)
- 光荣与梦想III (威廉·曼切斯特)
今年历史书比例较高。这是日渐成熟的一个标志。
年轻时的梦,慢慢远去,羡慕追梦的少年,我垂垂老矣了吗?并没有,我只是专注而沉默,这是另一种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