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 shortTitle | category | tag | description | head | |||||||||
---|---|---|---|---|---|---|---|---|---|---|---|---|---|---|
详解 Java 中的双端队列(ArrayDeque附源码分析) |
双端队列ArrayDeque详解 |
|
|
本文详细解析了 Java 中的双端队列 ArrayDeque 的实现原理、功能特点以及源码,为您提供了 ArrayDeque 的实际应用示例和性能优化建议。阅读本文,将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双端队列在 Java 编程中的应用,从而在实际编程中充分发挥其优势。 |
|
好,我们这节继续有请王老师上台来给大家讲 ArrayDeque,鼓掌欢迎了👏🏻。
Java 里有一个叫做Stack的类,却没有叫做Queue的类(它只是个接口名字,和类还不一样)。
public interface Queue<E> extends Collection<E> {}
当需要使用栈时,Java 已不推荐使用Stack,而是推荐使用更高效的ArrayDeque(双端队列),原因我们第一次讲集合框架的时候,其实已经聊过了,Stack 是一个“原始”类,它的核心方法上都加了 synchronized
关键字以确保线程安全,当我们不需要线程安全(比如说单线程环境下)性能就会比较差。
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栈时候,请首选ArrayDeque。
// 声明一个双端队列
ArrayDeque<String> stack = new ArrayDeque<>();
// 增加元素
stack.push("沉默");
stack.push("王二");
stack.push("陈清扬");
// 获取栈顶元素
String top = stack.peek();
System.out.println("栈顶元素为:" + top); // 陈清扬
// 弹出栈顶元素
String pop = stack.pop();
System.out.println("弹出的元素为:" + pop); // 陈清扬
// 修改栈顶元素
stack.pop();
stack.push("小明");
System.out.println("修改后的栈为:" + stack); // [小明, 沉默]
// 遍历队列查找元素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stack.iterator();
int index = -1;
String target = "王二";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tring element = iterator.next();
index++;
if (element.equals(target)) {
break;
}
}
if (index == -1) {
System.out.println("元素 " + target + " 不存在于队列中");
} else {
System.out.println("元素 " + target + " 在队列中的位置为:" + index);
}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先创建了一个 ArrayDeque 对象,然后使用 push 方法向栈中添加了三个元素。接着使用 peek 方法获取栈顶元素,使用 pop 方法弹出栈顶元素,使用 pop 和 push 方法修改栈顶元素,使用迭代器查找元素在栈中的位置。
ArrayDeque 又实现了 Deque 接口(Deque 又实现了 Queue 接口):
public class ArrayDeque<E> extends AbstractCollection<E>
implements Deque<E>, Cloneable, Serializable
{}
因此,当我们需要使用队列的时候,也可以选择 ArrayDeque。
ArrayDeque<String> queue = new ArrayDeque<>();
// 增加元素
queue.offer("沉默");
queue.offer("王二");
queue.offer("陈清扬");
// 获取队首元素
String front = queue.peek();
System.out.println("队首元素为:" + front); // 沉默
// 弹出队首元素
String poll = queue.poll();
System.out.println("弹出的元素为:" + poll); // 沉默
// 修改队列中的元素
queue.poll();
queue.offer("小明");
System.out.println("修改后的队列为:" + queue); // [陈清扬, 小明]
// 查找元素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queue.iterator();
int index = 0;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tring element = iterator.next();
if (element.equals("王二")) {
System.out.println("元素在队列中的位置为:" + index); // 0
break;
}
index++;
}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先创建了一个 ArrayDeque 对象,然后使用 offer 方法向队列中添加了三个元素。接着使用 peek 方法获取队首元素,使用 poll 方法弹出队首元素,使用 poll 和 offer 方法修改队列中的元素,使用迭代器查找元素在队列中的位置。
我们前面讲了,LinkedList不只是个 List,还是一个 Queue,它也实现了 Deque 接口。
public class LinkedList<E>
extends AbstractSequentialList<E>
implements List<E>, Deque<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所以,当我们需要使用队列时,还可以选择LinkedList。
// 创建一个 LinkedList 对象
LinkedList<String> queue = new LinkedList<>();
// 添加元素
queue.offer("沉默");
queue.offer("王二");
queue.offer("陈清扬");
System.out.println(queue); // 输出 [沉默, 王二, 陈清扬]
// 删除元素
queue.poll();
System.out.println(queue); // 输出 [王二, 陈清扬]
// 修改元素:LinkedList 中的元素不支持直接修改,需要先删除再添加
String first = queue.poll();
queue.offer("王大二");
System.out.println(queue); // 输出 [陈清扬, 王大二]
// 查找元素:LinkedList 中的元素可以使用 get() 方法进行查找
System.out.println(queue.get(0)); // 输出 陈清扬
System.out.println(queue.contains("沉默")); // 输出 false
// 查找元素:使用迭代器的方式查找陈清扬
// 使用迭代器依次遍历元素并查找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queue.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tring element = iterator.next();
if (element.equals("陈清扬")) {
System.out.println("找到了:" + element);
break;
}
}
在使用 LinkedList 作为队列时,可以使用 offer() 方法将元素添加到队列的末尾,使用 poll() 方法从队列的头部删除元素,使用迭代器或者 poll() 方法依次遍历元素。
要讲栈和队列,首先要讲Deque接口。Deque的含义是“double ended queue”,即双端队列,它既可以当作栈使用,也可以当作队列使用。下表列出了Deque与Queue相对应的接口:
Queue Method | Equivalent Deque Method | 说明 |
---|---|---|
add(e) | addLast(e) | 向队尾插入元素,失败则抛出异常 |
offer(e) | offerLast(e) | 向队尾插入元素,失败则返回false |
remove() | removeFirst() | 获取并删除队首元素,失败则抛出异常 |
poll() | pollFirst() | 获取并删除队首元素,失败则返回null |
element() | getFirst() | 获取但不删除队首元素,失败则抛出异常 |
peek() | peekFirst() | 获取但不删除队首元素,失败则返回null |
下表列出了Deque与Stack对应的接口:
Stack Method | Equivalent Deque Method | 说明 |
---|---|---|
push(e) | addFirst(e) | 向栈顶插入元素,失败则抛出异常 |
无 | offerFirst(e) | 向栈顶插入元素,失败则返回false |
pop() | removeFirst() | 获取并删除栈顶元素,失败则抛出异常 |
无 | pollFirst() | 获取并删除栈顶元素,失败则返回null |
peek() | getFirst() | 获取但不删除栈顶元素,失败则抛出异常 |
无 | peekFirst() | 获取但不删除栈顶元素,失败则返回null |
上面两个表共定义了Deque的 12 个接口。
添加,删除,取值都有两套接口,它们功能相同,区别是对失败情况的处理不同。
一套接口遇到失败就会抛出异常,另一套遇到失败会返回特殊值(false
或null
)。除非某种实现对容量有限制,大多数情况下,添加操作是不会失败的。
虽然Deque的接口有 12 个之多,但无非就是对容器的两端进行操作,或添加,或删除,或查看。明白了这一点讲解起来就会非常简单。
ArrayDeque和LinkedList是Deque的两个通用实现,由于官方更推荐使用ArrayDeque用作栈和队列,加之上一篇已经讲解过LinkedList,本文将着重讲解ArrayDeque的具体实现。
从名字可以看出ArrayDeque底层通过数组实现,为了满足可以同时在数组两端插入或删除元素的需求,该数组还必须是循环的,即循环数组(circular array),也就是说数组的任何一点都可能被看作起点或者终点。
ArrayDeque是非线程安全的(not thread-safe),当多个线程同时使用的时候,需要手动同步;另外,该容器不允许放入null
元素。
上图中我们看到,head
指向首端第一个有效元素,tail
指向尾端第一个可以插入元素的空位。因为是循环数组,所以head
不一定总等于 0,tail
也不一定总是比head
大。
addFirst(E e)
的作用是在Deque的首端插入元素,也就是在head
的前面插入元素,在空间足够且下标没有越界的情况下,只需要将elements[--head] = e
即可。
实际需要考虑:
- 空间是否够用,以及
- 下标是否越界的问题。
上图中,如果head
为0
之后接着调用addFirst()
,虽然空余空间还够用,但head
为-1
,下标越界了。下列代码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addFirst(E e)
public void addFirst(E e) {
if (e == null)//不允许放入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elements[head = (head - 1) & (elements.length - 1)] = e;//2.下标是否越界
if (head == tail)//1.空间是否够用
doubleCapacity();//扩容
}
上述代码我们看到,空间问题是在插入之后解决的,因为tail
总是指向下一个可插入的空位,也就意味着elements
数组至少有一个空位,所以插入元素的时候不用考虑空间问题。
下标越界的处理解决起来非常简单,head = (head - 1) & (elements.length - 1)
就可以了,这段代码相当于取余,同时解决了head
为负值的情况。因为elements.length
必需是2
的指数倍,elements - 1
就是二进制低位全1
,跟head - 1
相与之后就起到了取模的作用,如果head - 1
为负数(其实只可能是-1),则相当于对其取相对于elements.length
的补码。
下面再说说扩容函数doubleCapacity()
,其逻辑是申请一个更大的数组(原数组的两倍),然后将原数组复制过去。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我们看到,复制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复制head
右边的元素,第二次复制head
左边的元素。
//doubleCapacity()
private void doubleCapacity() {
assert head == tail;
int p = head;
int n = elements.length;
int r = n - p; // head右边元素的个数
int newCapacity = n << 1;//原空间的2倍
if (new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Sorry, deque too big");
Object[] a = new Object[newCapacity];
System.arraycopy(elements, p, a, 0, r);//复制右半部分,对应上图中绿色部分
System.arraycopy(elements, 0, a, r, p);//复制左半部分,对应上图中灰色部分
elements = (E[])a;
head = 0;
tail = n;
}
该方法的实现中,首先检查 head 和 tail 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则抛出异常。然后计算出 head 右边的元素个数 r,以及新的容量 newCapacity,如果 newCapacity 太大则抛出异常。
接下来创建一个新的 Object 数组 a,将原有 ArrayDeque 中 head 右边的元素复制到 a 的前面(即图中绿色部分),将 head 左边的元素复制到 a 的后面(即图中灰色部分)。最后将 elements 数组替换为 a,head 设置为 0,tail 设置为 n(即新容量的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 elements 数组被替换为 a 数组,因此在方法调用结束后,原有的 elements 数组将不再被引用,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addLast(E e)
的作用是在Deque的尾端插入元素,也就是在tail
的位置插入元素,由于tail
总是指向下一个可以插入的空位,因此只需要elements[tail] = e;
即可。插入完成后再检查空间,如果空间已经用光,则调用doubleCapacity()
进行扩容。
public void addLast(E e) {
if (e == null)//不允许放入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elements[tail] = e;//赋值
if ( (tail = (tail + 1) & (elements.length - 1)) == head)//下标越界处理
doubleCapacity();//扩容
}
下标越界处理方式addFirt()
中已经讲过,不再赘述。
pollFirst()
的作用是删除并返回Deque首端元素,也即是head
位置处的元素。如果容器不空,只需要直接返回elements[head]
即可,当然还需要处理下标的问题。由于ArrayDeque
中不允许放入null
,当elements[head] == null
时,意味着容器为空。
public E pollFirst() {
E result = elements[head];
if (result == null)//null值意味着deque为空
return null;
elements[h] = null;//let GC work
head = (head + 1) & (elements.length - 1);//下标越界处理
return result;
}
pollLast()
的作用是删除并返回Deque尾端元素,也即是tail
位置前面的那个元素。
public E pollLast() {
int t = (tail - 1) & (elements.length - 1);//tail的上一个位置是最后一个元素
E result = elements[t];
if (result == null)//null值意味着deque为空
return null;
elements[t] = null;//let GC work
tail = t;
return result;
}
peekFirst()
的作用是返回但不删除Deque首端元素,也即是head
位置处的元素,直接返回elements[head]
即可。
public E peekFirst() {
return elements[head]; // elements[head] is null if deque empty
}
peekLast()
的作用是返回但不删除Deque尾端元素,也即是tail
位置前面的那个元素。
public E peekLast() {
return elements[(tail - 1) & (elements.length - 1)];
}
当需要实现先进先出(FIFO)或者先进后出(LIFO)的数据结构时,可以考虑使用 ArrayDeque。以下是一些使用 ArrayDeque 的场景:
- 管理任务队列:如果需要实现一个任务队列,可以使用 ArrayDeque 来存储任务元素。在队列头部添加新任务元素,从队列尾部取出任务进行处理,可以保证任务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执行。
- 实现栈:ArrayDeque 可以作为栈的实现方式,支持 push、pop、peek 等操作,可以用于需要后进先出的场景。
- 实现缓存:在需要缓存一定数量的数据时,可以使用 ArrayDeque。当缓存的数据量超过容量时,可以从队列头部删除最老的数据,从队列尾部添加新的数据。
- 实现事件处理器:ArrayDeque 可以作为事件处理器的实现方式,支持从队列头部获取事件进行处理,从队列尾部添加新的事件。
简单总结一下吧。
ArrayDeque 是 Java 标准库中的一种双端队列实现,底层基于数组实现。与 LinkedList 相比,ArrayDeque 的性能更优,因为它使用连续的内存空间存储元素,可以更好地利用 CPU 缓存,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更快。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ArrayDeque 的底层实现是数组,而 LinkedList 的底层实现是链表。数组是一段连续的内存空间,而链表是由多个节点组成的,每个节点存储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因此,在使用 LinkedList 时,需要频繁进行内存分配和释放,而 ArrayDeque 在创建时就一次性分配了连续的内存空间,不需要频繁进行内存分配和释放,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 CPU 缓存,提高访问效率。
现代计算机CPU对于数据的局部性有很强的依赖,如果需要访问的数据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那么就可以利用CPU的缓存机制,提高访问效率。而当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内存块里时,每次访问都需要从内存中读取,效率会受到影响。
当然了,使用 ArrayDeque 时,数组复制操作也是需要考虑的性能消耗之一。
当 ArrayDeque 的元素数量超过了初始容量时,会触发扩容操作。扩容操作会创建一个新的数组,并将原有元素复制到新数组中。扩容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不过,ArrayDeque 的扩容策略(当 ArrayDeque 中的元素数量达到数组容量时,就需要进行扩容操作,扩容时会将数组容量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数组复制的次数和时间消耗,同时保证 ArrayDeque 的性能和空间利用率。
ArrayDeque 不仅支持常见的队列操作,如添加元素、删除元素、获取队列头部元素、获取队列尾部元素等。同时,它还支持栈操作,如 push、pop、peek 等。这使得 ArrayDeque 成为一种非常灵活的数据结构,可以用于各种场景的数据存储和处理。
参考链接:https://github.com/CarpenterLee/JCFInternals,作者:李豪,整理:沉默王二
GitHub 上标星 10000+ 的开源知识库《二哥的 Java 进阶之路》第一版 PDF 终于来了!包括Java基础语法、数组&字符串、OOP、集合框架、Java IO、异常处理、Java 新特性、网络编程、NIO、并发编程、JVM等等,共计 32 万余字,500+张手绘图,可以说是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详情戳:太赞了,GitHub 上标星 10000+ 的 Java 教程
微信搜 沉默王二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二哥的原创公众号沉默王二,回复 222 即可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