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 date | tags |
---|---|---|
什么是政变 |
2016-07-25 11:07:05 -0700 |
政变指的是少数阴谋集团夺取国家机器。政变集团本身不得民心,但不意味着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根据政变,得出结论:
- 政变的发生反映该国存在一个缺乏人民支持的阴谋集团。
- 这个阴谋集团掌握了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印尼爆发八月革命,宣布独立并成共和国,颁布第一部先法,苏加诺和哈达任正、副总统,右翼社会党人沙里尔任总理。
同时英军以受降为名在印尼登陆,并扶持荷兰殖民者卷土重来。同年 11 月在泗水遇到印尼军民(包括当地华侨)的抗击。后英军于 1946 年 10 月撤出印尼,但将占领区交给荷兰殖民者。1946 年11 月,沙里尔政府与荷兰签订《林芽椰蒂》协定,表示印尼将与荷兰组成联邦,承认荷兰女五为国家元首,并在经济上要恢复和 赔偿同时英军以受降为名在印尼登陆,并扶持荷兰殖民者卷土重来。同年 11 月在泗水遇到印尼军民(包括当地华侨)的抗击。后英军于 1946 年 10 月撤出印尼,但将占领区交给荷兰殖民者。1946 年11 月,沙里尔政府与荷兰签订《林芽椰蒂》协定,表示印尼将与荷兰组成联邦,承认荷兰女五为国家元首,并在经济上要恢复和赔偿月沙里尔下台外国资本的财产和权益。这一协定遭到人民的反对,1947 年 6 月沙里尔下台,7 月组成了以共产党人沙利弗丁为首的联合政府。为迫使印尼屈服,荷兰在英美支持于 7 月 20 日发动“第一次警卫行动”,即殖民战争, 在中爪哇和东爪哇登陆。沙利弗丁政府组织抵抗,但因力量对比悬殊和内部反动势力破坏而失败。抗战局面只维持了两个月。1947 年 10 月联合国决定成立由美、比、澳三国组成的“斡旋委员会”进行“调停”,次年 1 月 12 日签订《伦维尔协定》,承认了荷兰对爪哇岛的三分之二、马都拉的全部和苏门答腊的一部分的占领,承认荷兰的宗主权。沙利弗丁政府自动辞职,由民族党右翼哈达和教权派的马斯友美党(以下简称马党)上台执政。哈达上台后执行亲美政策,对外表示完全遵守《伦维尔协定》,对内禁止罢工和游行。月沙里尔下台外国资本的财产和权益。这一协定遭到人民的反对,1947 年6月沙里尔下台,7 月组成了以共产党人沙利弗丁为首的联合政府。为迫使印尼屈服,荷兰在英美支持于 7 月 20 日发动“第一次警卫行动”,即殖民战争, 在中爪哇和东爪哇登陆。沙利弗丁政府组织抵抗,但因力量对比悬殊和内部反动势力破坏而失败。抗战局面只维持了两个月。1947 年 10 月联合国决定成立由美、比、澳三国组成的“斡旋委员会”进行“调停”,次年 1 月 12 日签订《伦维尔协定》,承认了荷兰对爪哇岛的三分之二、马都拉的全部和苏门答腊的一部分的占领,承认荷兰的宗主权。沙利弗丁政府自动辞职,由民族党右翼哈达和教权派的马斯友美党(以下简称马党)上台执政。哈达上台后执行亲美政策,对外表示完全遵守《伦维尔协定》,对内禁止罢工和游行。
1948 年 5 月印尼共和各进步势力组成人民民主阵线,制订《民族纲领》,要求改组哈达内阁,建立完全独立的印尼共和国。同年 8 月长期在国外活动的印尼共领导人慕梭回国,当选印尼共总书记,对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自我批评,提出了新的路线和政策:坚决为取消《林芽椰蒂》和《伦维尔协定》而斗争;将另两个左翼政党劳工党、左翼社会党并入印尼共;建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族统一阵线;消灭封建制度,实行土地改革;加强党在军队中的工作。
印尼共和人民民主阵线的成员被迫武装自卫。慕梭、沙利弗丁等人在这一事件中牺牲。约 36000 人被捕,其中约一万人遇害。
印尼共和国当局对供产党人的镇压削弱了自身的防御力量,荷兰遂于 1948 年 12 月 19 日发动第二次殖民战争,攻占印尼共和国临时首都日惹,苏加诺等人被俘。此后印尼共和爱国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迫使荷兰殖民军固守大城市。
到 1949 年 2 月底,荷兰殖民军仅能控制东爪哇的三分之一和西爪哇的一半地区。此后由于战争旷日持久,荷军伤亡日增,军费开支浩大。美帝趁机再度出面“斡旋“,要求双方停火,并释放苏加诺等人。于是 1949 年 5 月 7 日双方在雅加达签署停战协定。
1949 年 8-11 月在海牙举行有印尼共和国、荷兰、印尼各傀儡邦以及联合国印尼委员会的美国代表参加的圆桌会议,11 月 2 日签订《圆桌会议协定》,规定印尼共和国与 15 个傀儡邦组成“印尼联邦共和国”,参加荷兰女王为首的荷兰-印尼联盟;印尼在外交、国防、财经和文化等方面和荷兰“永久合作”;西伊里安继续由荷兰占领;印尼还需偿付殖民当局的 400 亿荷盾的债务。
《圆桌会议协定》签订后荷兰撤军,1949 年 12 月 19 日印尼联邦共和国成立。此后从 1950 年起,印尼全国开展了了取消傀儡邦区、组成统一的共和国的运动,各傀儡邦区纷纷解散。同年 8 月 15 日,统一的印尼共和国成立,不过这时右派在政府和军队的仍拥有相当的势力,他们忠实履行《圆桌会议协定》,并同美国签订《共同安全条约》,参加对新中国的禁运,同时颁布禁止工人霸工法令,压制共产党人和工农运动。不过这一时期印尼共及其领导的各群众组织的力量逐步恢复和发展,1951 年初组成了以艾地为首的新中央,党领导下的工会、农会也重新建立。
1951 年 8 月苏基曼内阁发动八月大逮捕,把三千多名进步人士投入监狱,印尼共则组织反苏基曼内阁的统一战线,迫使其辞职。此后由苏加诺的民族党组阁(注:苏加诺本人从 49 年底起仍担任总统),被捕者释放。1952 年 10 月,又挫败右翼社会党人策动的军事政变。
此后的印尼政府奉行反帝政策,1954 年 8 月与荷兰达成取消荷兰—印尼联盟的协议,废除与荷兰的有关外交、军事、文化“合作”的条款。1955 年成为万隆会议的东道国,1956 年 4 月单方面宣布废除《圆桌会议协定》,取消对荷债务。
1956—1958 年间,苏门答腊、苏拉威西、南摩鹿加群岛等地发生美、荷等国支持的反动势力武装叛乱,到 1958 年 6 月基本平定。1960 年苏加诺下令取缔参与叛乱的马党(教权派)、右翼社会党等。1961 年 12 月印尼政府发出总动员令,组织志愿人员准备解放西伊里安。
次年印尼志愿人员登陆西伊里安,1963 年 5 月 1 日,荷兰被迫将西伊里安移交给印尼,印尼至此实现统一。
苏加诺政权 1957—1958 年没收荷兰在印尼的企业、银行和种植园,1964 年至 1965 年又没收美、英在印尼的企业和种植园。不过这些企业单位收归国有后往往由军方接管,逐渐演变成新的官僚买办资本。
中饱私囊的军头也成为大资产阶级、大地主。
1965 年 9 月 30 日,印尼的拉提夫上校和乌坦上校率领一批陆军军官,逮捕了 6 名军方将领,强迫苏加诺总统解散国会。时任印尼陆军战略后备部队司令的苏哈托浑水摸鱼,宣称这是一次“共产主义政变”,迅速平息了政变,并窃取了国家最高权力。这就是印尼历史上著名的“九三○事件”。
次年 3 月 11 日,苏哈托宣读了一份“命令书”,宣告“在军方的拥戴下”出任印尼“代总统”。军权在握的苏哈托宣布印尼共产党是非法组织,开始在全国进行“清共运动”。“清共”持续了 3 年之久,50 万名“左翼分子”被杀,60 万人未经任何审判就被关进牢里。
1965 年的九三零事件也是陆军、空军内部亲苏加诺的左翼少壮派军官的独走(他们对军方高层的腐化不满,又担心军方高层勾结美帝发动政变,遂决定先下手为强),但对苏哈托缺乏警惕,结果虽然捕杀了部分高级将领(据称原计划只是逮捕,杀死是意外),但被苏哈托政变得手。
930 事件中苏加诺首鼠两端,事后拒绝出席被杀的军方将领的葬礼,并曾企图阻止军方对印尼共的镇压,但属于徒劳。1966 年 3 月被迫交权给势力日益膨胀的苏哈托。
苏哈托军政权上台初期与苏修来往甚密(事实上此前时期苏联的军援也助长了右派军人集团的壮大)。直到 1968 年,苏修仍继续向苏哈托军政权提供军援,用以镇压自1967年开始的印尼共的游击斗争。
印尼右派军人集团还得到了托派(或许确切地说是有托派背景的大杂烩)的印尼无产党的支持。
无产党成立于 1948 年,由 1926 年因反对当时印尼共领导的印度尼西亚民族大起义而脱党的印尼共早期领导人陈马六甲/丹·马拉卡( TAN MALAKA )纠合一部分彻底抗战派的组织所建,发动独立的抗荷战争,以对抗当时主张与荷兰谈判以实现独立的苏加诺政权,1951 年无产党参加了印尼共领导的统一战线。此后与印尼共的关系日益接近。1959 年无产党还赞扬中国是印尼人民可靠的朋友。然而 1962 年中苏决裂,随后无产党靠拢苏联。
为了对抗支持中国的印尼共,无产党(在苏修的唆使下)不惜于 1964 年 4 月向苏加诺建议在“印尼实施一党制”(当然事实上无产党早已主张所谓“指导下的民主”(即——其领导人 Prijono 是苏加诺的主要谋士及对其神化工作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并在 1954 年 12 月获得了“斯大林和平奖”——我不知道这对他们在 50 年代初对抗苏加诺政权的历史是不是一种自抽)。
但是,苏加诺考虑到 PKI 的立场,拒绝了无产党的这一建议。接着无产党就就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开始攻击苏加诺并且与反动军官接近。无产党的行径引起了印尼共的愤慨,在小册子上揭发无产党及其创始人丹.马拉卡的黑历史,并称无产党为“托派”和“帝国主义走狗”(当时无产党支持对美国电影的进口),同时向苏加诺施加压力,要求其“冻结”无产党的活动并将其主要领导人开除公职、驱逐出境。
930 事件后无产党支持苏哈托,其主要领导人亚当·马利克成为苏哈托政权的副总理兼外长。但是无产党也因此丧失了群众基础,在 1971 年的大选中丢掉了所有席位。
1973 年,军部法西斯政权搞非党化。作为苏哈托新秩序的一部分,无产党与其他“世俗”(非伊教,包括天主教政党在内)政党被合并为“民主发展集团”。该党的历史遂告结束。
印尼迄今为止仍是双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