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管理学》 —— 王文周 #63

Open
thzt opened this issue Nov 9, 2021 · 2 comments
Open

《管理学》 —— 王文周 #63

thzt opened this issue Nov 9, 2021 · 2 comments

Comments

@thzt
Copy link
Owner

thzt commented Nov 9, 20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JiyD5b420&list=PLBPbUxsZM4SYspDEsaIp-nujACXqEAV9T

《管理学 - 王文周》(北京师范大学)


管理的定义
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
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科学管理理论

管理思想的演进

  • 科学管理
  • 行为科学
  • 管理丛林

泰勒 的科学管理

  • 形成一本真正的科学
  • 采用实验法研究管理
  • 开创流程(作业)分析
  • 管理标准化的思想
  • 把管理从生产中分离出来

法约尔 的管理过程理论

  • 系统提出管理的五大职能
  • 提出十四条管理原则

韦伯 与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 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和世袭地位来管理
  • 组织是以权力为基础的,通过权力而产生秩序,消除混乱。权力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

人际关系学说 和 行为科学理论

霍桑实验

  • 照明实验
  • 福利实验
  • 访谈实验
  • 群体实现

观点:

  • 工人是 “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 “经济人”
  • 企业中除了 “正式组织” 之外,还存在着 “非正式组织”
  • 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 “满足度” 的增加,来提高人们的 “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自霍桑实验以后,许多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 从行为的特点、行为环境、行为的过程 以及行为的原因 等多角度开展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使 行为科学 成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

管理理论丛林

主要学派:

  • 管理过程学派
  • 社会系统学派
  • 经验或案例学派
  • 决策理论学派
  • 系统管理学派
  • 权变理论学派
  • 企业文化学派
  • 数量管理学派

管理的职能

  • 计划职能
  • 组织职能
  • 领导职能
  • 控制职能

计划职能

含义:明确所追求的目标 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 的活动
重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使命、愿景、价值观
  • 战略
  • 目标
  • 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

组织职能

含义:通过建立、维护并不断改进组织结构,以实现有效的分工、合作的过程

组织职能 的过程犹如建造大厦

  • 构成组织大厦的构建 —— 职位
  • 构建大楼的框架 —— 划分部门
  • 通水、通气、通电 —— 职权配置
  • 内部装修、整修 —— 整合协调
  • 住房分配 —— 人员配备
  • 翻修 —— 组织变革

领导职能

含义:组织中的领导者对组织中的群体或个体施加影响,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并充满信心的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领导的磁场:组织犹如一块磁铁,当处于 “磁场” 之中时,便拥有强大的磁力

控制职能

含义:为确保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发现并纠正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的理想状态之间的偏差

过程:

  • 制定控制标准
  • 测量绩效,找出偏差
  • 找出偏差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决策中的两类问题

决策的定义:
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从若干备选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的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

决策中的两类问题:

  • 例行问题:重复出现的,日常性的
  • 例外问题:偶然发生的,新颖的

决策中的有限理性

西蒙 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 完全理论:具有完全的信息,找出所有备选方案,排除各种不确定因素
  • 有限理性:风险与不确定性,情况的复杂性,信息不完全性,知识不完备性,知觉偏差

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 “满意” 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组织中的个体差异

  • 统计差异: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婚姻状况、工作经历、工龄(任职年限)
  • 能力差异:体质能力(适合于知识与技术要求较少而又比较规范的工作),心理能力(从事需要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智力是心理能力的核心)

心理能力:
在心理能力的测量中,人们主要运用相关智力测试。
而在智力测试中,人们主要用智商(IQ)作为衡量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

情商

  • 情商的定义
  • 情商的五要素

一个人的成功,IQ 的作用只占 20%,其余 80% 是 EQ 的因素,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 丹尼尔·戈尔曼

情商的定义:

  • 情商(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 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情商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但必须为之付出时间和努力。

情商的五要素:

  • 自我认知
  • 自我调控
  • 内驱力
  • 同理心
  • 社交技能

情商的前三个要素,即 自我认知、自我调节 和 内驱力,都属于自我管理技能。
而后两个要素,即 同理心 和 社交技能,则是一个人管理自身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能力。

人格

  • 五大人格模型:神经质、外倾性、随和性、开放性、责任感
  • DISC 行为风格:分析型(内向,支配-)、控制型(内向、支配+)、和平型(外向、支配-)、表现型(外向、支配+)

个体认知偏差

  • 选择性知觉
  • 刻板印象

选择性知觉:
人们选择那些与自己个性、定型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西,
而本能的忽略或扭曲那些使他们觉得不舒服或威胁到他们观点的信息。

刻板印象:
认为当一个群体具有某些典型特征时,属于这个群体的个人同样拥有这些特征的倾向

乔哈里 窗理论

自己知道 自己不知道
他人知道 开放区 盲区
他人不知道 隐藏区 未知区

管理的意义:

  • 扩大开放区(自己知道、他人知道)
  • 减少盲目区(自己不知道、他人知道)
  • 打开隐蔽区(自己知道、他人不知道)
  • 探索未知区(自己不知道、他人不知道)

个体归因

  • 归因类型
  • 归因偏差

归因类型:

  • 外部归因: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内的内部责任来源
  • 外部归因: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外的外部责任来源

归因偏差:

  • 自利性偏差
  • 基本归因偏差

情绪管理

  • 什么是情绪
  •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 情绪失调
  • 情绪管理方法

什么是情绪:

  • 情绪的成分: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外部表现
  • 情绪的类型:喜、怒、哀、乐、思、悲、恐、惊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 影响生理健康
  • 影响人际关系

情绪失调:
个人被要求的情绪 与 真实情绪 之间的冲突:焦虑、抑郁、恐惧

情绪管理方法:

  • 心理暗示
  • 注意力转移
  • 适度宣泄
  • 自我安慰
  • 交往调节
  • 情绪升华

压力管理

  • 压力的定义
  • 压力的过程
  • 压力的来源
  • 压力的后果
  • 压力的管理方法

压力的定义:
压力是指超出正常水平的心理和生理刺激出现时,个体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压力的来源:

  • 组织压力源:任务压力、角色压力、物理压力、人际压力
  • 生活压力源:家庭及经济问题、职业发展问题

压力的后果:

  • 生理影响
  • 心理影响
  • 对工作的影响

压力的管理方法:

  • 个人管理: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注意休息放松,加强体育锻炼;寻求社会支持
  • 组织管理:改善工作设计;减少角色冲突

工作-家庭 冲突管理

  • 产生原因
  • 管理方法

产生原因:

  • 多重角色带来的冲突
  • 工作家庭两种情景下情绪体验相互渗透

管理方法:
只可以为员工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冲突提供一定的支持
个人也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减少或消除工作与家庭冲突

个人目标管理

  • 目标指定的 SMART 原则
  • 目标识别

SMART 原则:

  • S:具体的
  • M:可衡量
  • A:可达成
  • R:相关联
  • T:有期限

个人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的 PDCA 循环

  • P:计划(收集资料、分析、目标确认、计划实施)
  • D:实施(执行目标)
  • C:检查(检查结果)
  • A:处理(实现激励机制、总结经验修订目标)

持续改进:
持续过程、个人绩效不断提升

个体时间管理

什么是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的问题不在于时间,而是在于自己如何善用及分配自己的时间

时间管理方法:

紧急 不紧急
重要 管理危机、有限的任务、安全事故、投诉 公司战略、建立关系、人才培养、真正的创新
不重要 不速之客、一些会议、一些报告、接电话 看报纸、闲聊、赌博、看肥皂剧

ABC 时间管理法:

  • 分清优先顺序、要事第一
  • 分类:A 最重要-自己做,B 重要-压缩做,C 次重要-授权[别人做])
  • 用大块的时间集中保证 A 类事项优先完成

假如今天只做一件事,它是什么?
假如今天只做三件事,那些是什么?

GTD 原则:(get things done)

  • 收集:把任务从大脑里清出来,形成待办列表
  • 整理:整理待办任务,分类任务
  • 组织:下一步行动、形成项目、等待处理、将来处理
  • 回顾:按日回顾、周回顾、月回顾来总结 GTD 系统
  • 执行:根据时间的多少,精力情况以及重要性来选择清单上的事项来行动

个体拖延管理

  • 什么是拖延
  • 拖延心态
  • 拖延管理方法

什么是拖延:

  • 拖延症:拖到最后再动手
  • 慢性拖延:知道需要尽快开始,但总是拖延
  • 互联网拖延:47% 上网时间不是用来工作,而是在拖延工作

拖延心态:

  • 天性:注意力分散、易冲动
  • 价值判断:是否走在了错误的路上
  • 适应不良:追求安全感、自尊心、缺乏激励机制

拖延管理方法:

  • 杜绝不作为的借口
  • 我现在做什么,可以改善现状
  • 培养紧张感:一分钟目标的方法
  • 为自己设定清晰的截止时间
  • 完工后犒劳自己
  • 规避下属拖延的恶习:管理节点的控制

职业生涯管理

  • 霍兰德人格-工作适配理论
  • 舒波 生涯发展理论

霍兰德人格-工作适配理论:(六角形模式)人格特征 与工作要求 的匹配

  • 现实型
  • 调研型
  • 艺术型
  • 社会型
  • 企业型
  • 常规型

舒波 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彩虹图

个体习惯管理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

七个习惯:

  • 积极主动
  • 以始为终
  • 要事第一
  • 双赢思维
  • 知彼解己
  • 统合综效
  • 不断更新

第八个习惯:
找到自己的心声,并且激励他人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心声

角色转变

从专业型人才到管理者的转变

  • 从完美型思维 向 满意型思维的转变
  • 从理性为主 向 理性感性符合的转变
  • 从关注事如何做好 转向 关注能把事做好
  • 从关注事情本身 转向 关注事情的长远价值

领导与管理

领导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领导与管理:

  • 领导 侧重做正确的事(应对变化和设定方向)
  • 管理 侧重正确的做事(解决现实问题)

领导者与追随者

  • 合格的追随者特征
  • 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

合格追随者的特征:

  • 自我思考,独立工作;能够很好的管理自己
  • 能够对目标做出承诺
  • 建构自己的目标,并未达到最佳效果而付出努力
  • 诚实,有勇气,值得信赖

领导与追随者的关系(相互影响制约)

  • 追随者更关心自身和眼前利益;
  • 领导者不仅要考虑每一个个体的利益,还必须考虑整个组织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

领导权力

权力的定义:
权力是能够影响他人并使他们响应命令的程度

领导权力的来源:

  • 法定的权力
  • 强制性权力
  • 奖励性权力
  • 专家性权力
  • 感召性权力

领导权力的分类:

  • 正式权力:法定性、强制性、奖赏性 权力
  • 个人权力:专家性、感召性 权力

领导特质理论

巴纳德 领导者的五种特质:
领导特质理论着重于研究领导者的人格特性,并且认为这些人格特性是天赋的或者是先天决定的

  • 活力和耐力
  • 说服力
  • 决策力
  • 责任心
  • 智力能力

活力和耐力:

  • 旺盛的精力和忍耐力 使人不断学习
  • 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本身就富有魅力
  • 领导者通常要顶着压力连续的工作

说服力:(让人信服的能力和气质)

  • 说服力常常需要运用其他才能,如公众演讲技巧、肢体语言的运用
  • 说服力要求领导者看到问题本质,并且了解说服对象的利益和现状

决策力:

  • 当机立断
  • 恰当的决定

责任心:
当一个人不能完成他应该做的,或者做不应该做的事情时,会感到深深的自责。

智力能力:
很多领导者对自己的智力水平持一种不恰当态度,前面四项素质更重要。
当领导者具备了前四项素质,再加上超群的智力,就更加有利。

领导行为理论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

  • 任务导向型:关注于任务、更强调工作的技术或任务事项
  • 员工导向型:重视人际关系、把工作单位中的社会方面的强烈关注和高效期望相结合。

勒温 的领导作风理论:

  • 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 没有领导的讨论
  • 民主(权力定位于群体)
  • 家长式风格
  • 放任自流(权力定位于个人)
  • 专制(权力定位于领导者)

布莱克 和 穆顿 的管理方格论:

  • 乡村俱乐部型领导
  • 贫乏型领导
  • 团队型领导
  • 任务型领导
  • 中庸之道型领导

领导权变理论

  • 费德勒 权变理论
  •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

费德勒 权变理论:

  • 不存在一种 “普遍适用” 的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领导工作强烈的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
  • 领导方式 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 和 环境的函数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管理者运用职权的程度 + 下属享受自主权的程度 = 常数
究竟选择何种程度,由 管理者特征、员工的特征、环境的要求来决定

情景领导理论

赫塞-布兰查德 情景领导理论

  • 领导者应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
  • 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多种领导风格,以适应(应对)不同类型的员工

员工分类:

  • 有心无力(意愿高、能力低)
  • 有力无心(意愿低、能力高)
  • 有心有力(意愿高、能力高)
  • 无心无力(意愿低、能力低)

人际中的从众行为

  • 什么是从众行为
  • 阿西实验
  • 津巴布韦 电击实验

从众行为:
个人受到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与行为上,和群体中多数人趋于一致的倾向。

津巴布韦 电击实验:
去个性化产生的两个环境因素:一个是匿名性,二是责任模糊

人际关系基础理论

人际关系的定义:

  • 人际关系表明人与人相互交往与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
  • 反映了个体与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 心理关系的密切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如友好关系、亲密关系、敌对关系等

人际关系的构成因素:

  • 认知成分:相互信息交流越多,了解越深刻,心理距离就越接近
  • 情感成分:亲密型情感,促进彼此心理相容;分离性情感,促进彼此疏远、排斥
  • 行为成分:言谈举止、角色定位、仪表风度。行为成分越相似,越容易形成良好人际关系

舒茨 人际需要理论:

  • 包容需要
  • 支配需要
  • 情感需要

中国式人际关系

中西方人际关系差别:

西方 中国式
崇尚对象 神本位 人本位
责任担当 个人主义 家庭本位
人际关系中不同主体所处的地位 生而平等 合理的不平等
为人处事标准 单一标准 双重标准
社会环境约束力 有形且刚性 无形且弹性
利害关系程度 单纯 复杂

中国式人际关系特征:

  • 官本位
  • 面子法则
  • 模糊文化
  • 隐忍文化

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 换位思考
  • 善于沟通
  • 双赢思维
  • 原则底线

换位思考:

  •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 学会与同事建立信任关系
  • 能够理解他人的立场,宽容他人的过失
  • 不要赢了 “事”,输了 “人”

善于沟通:

  • 多一点笑容
  • 多一句美言

同级沟通的 “四要四不要”:

  • 同级间要表扬于众,不要私下揭短
  • 对于合作成果,首先要言谢他人,不要只顾炫耀自己
  • 同级间要多提建议,不要多提主张
  • 要尊重差异,避免价值判断,不要好为人师

双赢思维:

  • 正确理解同事/同学的关系:竞争者更是合作者
  • 从长远看这个问题,不要纠结于当下

底线原则:

  • 游戏讲规则,人际关系要有底线
  • 如果一个人没有底线和立场,是没有人敢和他交往的

人脉经营管理

人脉的含义:
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

人脉资源:

  • 核心层
  • 紧密层
  • 松散备用层

人脉经营策略:

  • 人脉资源规划
  • 不要强行融入 “圈子” —— 蒸发式冷却现象
  • 经营自己 —— 你才是自己最强大的人脉

沟通的基本模型

  • 沟通的含义
  • 沟通基本模型

沟通的含义:
沟通就是信息的交流,是信息由发出者到达接收者并为接收者所理解的过程。

沟通的基本模型:
发信者 -> (编码、信息、传播、解码) -> 接收者
发信者 <- 反馈 <- 接收者

组织沟通障碍

  • 信息障碍
  • 发送障碍
  • 接收障碍
  • 接受障碍

倾听

  • 倾听者障碍
  • 倾听要点

倾听者障碍:
个体在倾听时候对对方的语言、意思及态度等方面存在理解阻碍

  • 用心不专
  • 急于发言
  • 排斥异议
  • 心理定势
  • 厌倦
  • 不良习惯

倾听要点:

  • 克服自我中心
  • 克服自以为是
  • 尊重对方
  • 不要激动
  • 不要走神
  • 提示自己不要有偏见
  • 不要使你的思维跳跃得比说话者还快

与上级同级下级沟通

上司对下属的沟通需求:

  • 给予支持
  • 执行指令
  • 反馈情况
  • 主动分忧
  • 提供信息

与上级沟通注意事项:

  • 用上司的风格去沟通(关注听众)
  • 明确上司的需求(关注意图)
  • 与上司充分交流(关注过程)
  • 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关注方法)

下属对上级的沟通需求:

  • 关心和理解
  • 支持性指导
  • 清晰的指令
  • 及时的反馈
  • 沟通与协调

与下级沟通注意事项:

  • 讲清后果
  • 做检查
  • 做奖惩
  • 做机制

与下级沟通注意事项:

  • 理解别人
  • 注意小节
  • 信守承诺
  • 阐明期望
  • 勇于道歉
  • 诚恳正直

冲突与冲突管理

冲突的定义:

  •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群体或组织之间由于感受到彼此的差异所导致的异议或对立
  • 实质性冲突和情绪性冲突

冲突的特征:

  • 程度性
  • 客观性
  • 主观知觉性
  • 二重性

良性冲突 与 恶性冲突:

  • 良性冲突(建设性冲突):冲突各方目标一致,实现目标的途径手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组织绩效提升
  • 恶性冲突(破坏性冲突):冲突各方目标不一致,组织资源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而产生的冲突;组织绩效下降

冲突管理原则:

  • 倡导建设性冲突,避免破坏性冲突,将冲突水平控制在适当的水平
  • 实行全面系统的冲突管理,而不是局限于事后的冲突控制和处理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机制宜处理冲突的原则

冲突管理策略:

  • 托马斯 二维模式(竞争、回避、合作、迁就、妥协)[让自己满足,让他人满足]
  • 冲突方格(正视、缓和、回避、压制、妥协)[关心员工,关心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冲突管理特点

冲突管理特点:

  • 和为贵
  • 忍让、妥协和退避
  • 重人情、轻法治

内容型激励理论

(1)马洛斯 需要层次理论

  • 生理需求
  • 安全需求
  • 社会需求
  • 尊重需求
  • 自我实现

五种需要的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2)奥尔德弗 ERG 理论

  • 生存需要
  • 相互关系的需要
  • 成长发展的需要

这三种需要并不都是生而具有的
“满足 —— 上升” 趋势:当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渴望向高层次发展。
对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满足,人们就会转而追求较低层次的需要。

(3)赫茨伯格 双因素理论

传统观点:不满意 vs 满意
赫茨伯格观点:不满意 vs 没有不满意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例如
成就感(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
工资(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

激励: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进步、成长
保健:公司政策与管理方式、监督、与上级的关系、工作环境、工资、与同级的关系、个人生活、与下级的关系、个人地位、安全

(4)麦克里兰 成就需要理论

  • 成就需要: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 权力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 归属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过程型激励理论

  • 弗詹姆 期望理论
  • 亚当斯 公平理论

弗詹姆 期望理论:

  • 激励力量(M)= 目标价值(V)*期望值(E)
  • 目标价值:某种目标、结果对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和重要程度的评价
  • 期望值:个体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个人努力、个人绩效、组织奖励、个人需要

亚当斯 公平理论:
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 横向比较:将自己获得的 “报偿” 与自己的 “投入” 的比值与组织内的其他人作社会比较
  • 纵向比较: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与目前所获得报偿的比例,同自己过去投入的努力与过去所获报偿的比值进行比较

激励的应用

常用的激励方法:

  • 目标激励
  • 荣誉激励
  • 典型激励
  • 行政激励
  • 危机激励
  • 持股激励
@starpickuper
Copy link

有书吗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None ye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3 participants
@thzt @starpickuper and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