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60 lines (312 loc) · 24 KB

READM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60 lines (312 loc) · 24 KB

DataStructureForSwift

第一部分:数组的实现

涉及数组的概念和一些基本操作的方法

数组的定义:数组是一种线性表数据结构,它用一组连续的内存空间,来存储一组具有相同类型的数据

除了数组,链表、队列、栈等也是线性表结构

Image text

数组具有连续的内存空间和相同类型的数据,因为这两个限制,拥有了随机访问的特性

数组支持随机访问,根据下标随机访问的时间复杂度为O(1)

数组从0开始编号的原因,在数组的寻址公式中如果从0开始

a[k]_address = base_address + k * type_size

如果从1开始

a[k]_address = base_address + (k-1)*type_size



多了一次减法运算

第二部分:链表

包括链表的特点和代码实现单链表,双链表

常见的缓存策略:先进先出策略FIFO(First In,First Out),最少使用策略LFU(Least Frequ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策略LRU(Least Recently Used)

链表中包括: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还有双向循环链表

单链表:

Image text

循环链表:

Image text

双向链表:

Image text

双向循环链表:

Image text

数组和链表的区别

数组需要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来储存,对内存的要求比较高
链表不需要连续的内存空间可以通过指针将一组零散的内存块串联起来

Image text

数组的插入删除操作,为了保持内存数据的连续性,需要大量数据搬移,时间复杂度是O(n),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是O(1)

Image text

时间空间互换

对于执行较慢的程序,通过消耗更多内存空间来进行优化(空间换时间)

对于消耗过多内存的程序,通过消耗更多时间降低内存消耗(时间换空间)

第三部分:栈

一个数据集合只涉及在一端插入和删除数据,并且满足后进先出、先进后出的特性,应该首选这种数据结构

栈用数组实现是顺序栈
栈用链表实现是链式栈
利用swift数组的特性 代码中实现了顺序栈

利用数组实现的顺序栈给予数组特性,支持动态扩容

Image text

入栈的时间复杂度

对于出栈 不涉及内存的重新申请内存和数据的搬移 时间复杂度永远是O(1)

入栈时如果栈的空间不够需要重新申请内存和数据搬移,时间复杂度为O(n)(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1)

计算入栈的均摊时间复杂度:假设:
1.栈空间不够时申请一个原来两倍大小的数组
2.只有入栈没有出栈
3.入栈操作为简单的simple-push时间复杂度为O(1)

Image text

利用均摊思想可知,时间复杂度为O(1)

栈实现表达式求值

以 3+5*8-6 为例:

Image text

第四部分:队列

队列满足先进先出的特性

队列和栈一样也是一种操作受限的线性表数据结构

入队操作时间复杂度大多数为O(1)

出队时会有数据的复制.在取出数值的过程中,我们移除的是队列最前端的数值,而不是最末端。这个过程基本上一直是O(n)运算因为它需要将剩余的数据在内存上进行保留和移动。

Image text

更有效的队列算法

当我们需要从队列中取出元素的时候,我们不做数组元素的移动(慢),而是记住这个元素的位置,并且把它重写为xxx(快)。

因为在队列算法中,最前端的预留内存永远不会被用到,为了防止内存浪费,我们可以偶尔对数组重新进行大小调整,即删除前端预留内存

Image text

第五部分:排序

原地排序算法:特指空间复杂度是O(1)的算法
稳定性:经过排序后相等元素之间的顺序没有改变则是稳定的排序算法,相反则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将相邻两个元素之间进行比较,一次冒泡会让一个元素移动到对应位置,要执行n次

一次冒泡的过程:

Image text

n次冒泡的过程:

Image text

冒泡排序只涉及相邻元素的交换操作,只需要常量级的临时空间,空间复杂度为O(1),是原地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中可以设置相邻元素大小相等时不做交换,所以是稳定的算法
冒泡排序的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O(n)--1次冒泡,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O(n^2)--n次冒泡,平均时间复杂度:O(n^2)

冒泡排序优化方案一

当发现在某一趟排序中发现没有发生交换,则说明排序已经完成,所以可以在此趟排序后结束排序。在每趟排序前设置一个检测值,当其未发生改变时,终止算法;

Image text

详见代码

冒泡排序优化方案二

每趟排序中,最后一次发生交换的位置后面的数据均已有序,可以记住最后一次交换的位置来减少排序的趟数。

详见代码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的理念是将为排序部分中的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
插入排序包含了两个部分:元素的比较元素的移动

插入排序概念图:

Image text

插入排序不需要额外的运行空间,是原地排序算法
插入排序在插入时可以选择将后面插入的等大小元素插入到之前出现的元素后面,因此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插入排序的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O(n)--数据顺序,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O(n^2)--数据倒序,平均时间复杂度:O(n^2)--每次插入一个数据,循环执行n次

插入排序的优化

删除swap方法,我们可以不交换,将数字向右移动,然后把新数字放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了。

Image text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类似插入排序,从未排序的部分中选出最小值,放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选择排序概念图:

Image text

选择排序也是原地排序算法
选择排序在交换的过程中,相同大小的元素位置可能发生改变,是不稳定的排序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永远是O(n^2)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的处理,就是先将初始数组进行分割,然后进行合并

归并排序举例:

Image text

归并排序在合并两个有序数组时,是将两个数组从初始元素开始比较,存入一个临时数组

Image text

归并排序中可以控制先放入前一个子数组的元素,是稳定的排序
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永远是O(nlogn)
归并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n),不是原地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核心就是选择一个分支点,将小于分支点的数放到分支点左边,将大于分支点的数放到分支点右边,不断的分治,递归,将处理区间缩小为1

Image text

大致处理过程:

Image text
Image text

快速排序是原地、不稳定的算法
快速排序在大部分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极端情况下会退化到O(n^2)

第六部分:二分查找

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O(logn)

二分查找的局限性:
(1) 二分查依赖顺序表结构(数组)
(2) 二分查找针对的是有序数据
(3) 数据太小,没有必要用二分查找
(4) 数据太大需要很大的数组,占据内存空间

第七部分:跳表

跳表:为了对链表实现类似二分查找的算法(二分查找依赖于数组的随机访问),对链表的结构进行了改造,改造之后的数据结构就叫跳表,跳表就是给链表加上多级索引

Image text
Image text

在跳表中,查询任意数据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n)

跳表的插入和删除时间复杂度是O(logn),在单链表中,还要获取要删除节点的前驱节点

在跳表中插入数据时,如果插入了很多数据,要防止跳表的退化,要同时将数据插入到索引层。可以通过一个随机函数决定,将数据添加到哪几级索引中

Redis的有序集合用跳表实现的原因是,在实现区间查找功能时红黑树的效率没有跳表高

第八部分:散列表

散列表(Hash Table),又叫哈希表

解决哈希冲突有两种办法:开放寻址法,链表法

开放寻址法

线性探测法

经过散列函数散列后,储存位置已经被占用则依次往后查找,查找空闲位置,直到找到为止

线性探测法问题很大,当散列表数据越来越多,空闲位置越来越少,线性探测时间越来越长

二次探测法

线性探测的探测步长为1,二次探测的步长为原来的“二次方” 0,1^2,2^2...

双重散列法

不使用一个散列函数,使用多个,当使用一个散列函数计算出的储存位置被占用时,再用第二个散列函数,直到找到空闲位置

我们装载因子来表示散列表中空闲未知的多少

散列表的装载因子 = 填入表中元素的个数 / 散列表长度

链表法

链表法就是把散列值相同的元素都放到相同槽位对应的链表中

Image text

链表法插入的时间复杂度为O(1),删除和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和链表长度成正比

两种方法的对比

1.开放寻址法(Java中ThreadLocalMap)
优点:不需要拉很多链条,有效利用CPU缓存加快查询速度,序列化比较简单
缺点:删除数据比较麻烦,需要特殊标记已删除的数据,更加浪费内存。所有数据存在一个数组中,冲突的代价更高
数据量小,装载因子小的时候适合用开放寻址法

2.链表法(Java中的LinkedHashMap)
优点:对内存的利用率高,对大装载因子的容忍度高
缺点:链表需要储存指针,对于较小的对象的储存,是比较消耗内存的。链表节点分布是不连续的,对CPU缓存不友好
链表法比较适合大数据的存储,更加灵活,可以用红黑树进行优化

LRU缓存淘汰算法

通过链表和散列表结合可以将LRU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将为O(1)

Image text

hnext指针是为了将节点串在散列表的拉链中。通过散列表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将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降为O(1),双向链表保证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1)

哈希算法

一个优秀的哈希算法要满足:
1.从哈希值不能推导出原始数据
2.对输入数据敏感,只更改了一个Bit,得到的哈希值也有很大差别
3.散列冲突的概率要小,对于不同的原始数据,哈希值相同的概率非常小
4.哈希算法的执行效率要高,针对较长的文本,也能很快计算出哈希值

哈希算法的常见应用:
1.安全加密:MD5,SHA算法
2.唯一标识:例如给很多图片每一张添加一个唯一标识
3.数据校验:例如分多部分下载电影时,对每一部分进行校验。哈希算法非常敏感,内容的一点改变哈希值相差很大
4.散列函数
5.负载均衡:通过哈希算法,对客户端IP地址或者会话ID计算哈希值,将取得的哈希值和服务器列表大小进行取模运算,最终得到的值就是应该被路由到的服务器编号,保证了同一个IP过来的所有请求同步到同一个后端服务器。
6.数据分片:
 (1)统计关键词出现次数:将所有数据哈希计算后,相同哈希值的数据分配到一个机器,由机器计算出现次数
 (2)判断图片是否在图库中:给图片计算唯一标识,和机器个数n取模,分配到对应的机器中构建散列表,查找时同样的方法计算后去相应的机器的散列表中查找
7.分布式存储:一致性哈希算法的思想:哈希值的范围是[0,MAX],将整个区间分成m个小区间,k台机器,每台管理m/k个区间,有新机器加入的时候,将某几个小区间的数据,从原来的机器搬移到新机器

第九部分:二叉树

树的相关概念:

节点的高度: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边数)
节点的深度:根节点到这个节点所经历的边数
节点的层数:节点的深度+1
树的高度:根节点的高度

Image text

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

满二叉树:叶子节点全都在最底层,除叶子节点外,每个节点都有左右两个子节点
完全二叉树:叶子节点都在底下两层,最后一层的叶子节点都靠左排列,并且除了最后一层其他层的节点数都达到最大

Image text

二叉树的存储

链式存储法

每个节点有三个字段,分别存储数据,左右节点

Image text

顺序存储法

基于数组,节点在数组中的下标为i的位置,左节点下标为2i,右节点下标为2i+1

Image text

二叉树的遍历

先序遍历

访问根节点
先根遍历左子树
先根遍历右子树
退出

中序遍历

中根遍历左子树
访问根节点
中根遍历右子树
退出

后序列遍历

后根遍历左子树
后根遍历右子树
访问根节点
退出

Image text

遍历的时间复杂度

每个节点最多被访问两次,遍历的时间复杂度和节点个数成正比,时间复杂度为O(n)。

二叉查找树(二叉排序树)

二叉查找树:在树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其左子树的每一个节点值都小于这个节点的值,右子树的每一个节点值都大于这个节点的值

二叉查找树的查找

先取根节点,根据大小情况递归查找左子树或右子树

Image text

二叉查找树的插入

和查找操作类似根据插入的值和节点的大小关系不断寻找到合适的插入位置

Image text

二叉查找树的删除

(1)没有子节点:直接删除,父节点指向指针置为NULL
(2)有一个子节点:直接删除,父节点指向删除节点的子节点
(3)有两个节点:找到右子树中最小的节点,移到需要删除的位置

Image text

二叉查找树的优势

1.散列表中的数据是无序的,需要输出有序数据,要先进行排序,二叉查找树只要中序遍历,在O(n)内可以直接输出有序数列
2.散列表扩容耗时多,遇到哈希冲突时性能不稳定。常用的平衡二叉树性能非常稳定,时间复杂度稳定在O(logn)
3.尽管散列表的查找等操作是常量级,但是存在哈希冲突,哈希函数需要计算,具体的时间复杂度不一定比O(logn)小
4.散列表要考虑的很多,哈希函数的设计,冲突的解决,扩容等。平衡二叉树只需要考虑平衡性

红黑树

平衡二叉查找树

平衡二叉树:二叉树中任意一个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相差不能大于1
平衡二叉查找树:既满足平衡二叉树的定义,又满足二叉查找树的特点
“平衡”的意思,是让整棵树看起来左右对称一点,避免左右子树高度差距过大,这样可以让整棵树的高度低一点,让插入,查找,删除的效率高一点

红黑树

红黑树要满足几个特点:
1.根节点是黑色的
2.每个叶子节点都是黑色的空节点,即叶子节点不储存数据
3.相邻节点不能都为红色,红色节点是被黑色节点隔开的
4.每个节点,从该节点到达其可达叶子节点的所有路径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Image text

红黑树的近似平衡

一颗极其平衡的二叉树高度大约为log2(n)。
将红色节点去掉,变成四叉树,高度不会超过log2(n)

Image text

在红黑树中,红色节点不能相邻,有一个红色节点则至少有一个黑色节点将它与其他红色节点隔开。黑色节点高度不超过log2(n),加入红色后不超过2log2(n),高度扩大一倍,性能下降的不多,甚至更好。红黑树做到了近似平衡,在维护平衡的成本上更低,插入,查找,删除都比较稳定。

递归树

分析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快速排序最好情况下,每次区间都能一分为二,时间复杂度是O(nlogn)
假设不能平均分一个区间是另一个区间的9倍,得到递归分解过程:

Image text

每一层的遍历操作之和是 n,如果树的高度是h,则时间复杂度是O(h*n)
快速排序的结束条件就是待排序的区间大小为1,即叶子节点的数据规模是1。从根节点n到叶子节点1,最短路径每次乘1/10,最长路径每次乘9/10

Image text

得到最短路径是log10(n),最长路径是log10/9(n)
遍历数据综合在nlog10(n)和nlog9/10(n)之间,时间复杂度仍然为O(nlo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