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
To see all available qualifiers, see our documentation.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2020年8月开始,大熊猫国家公园三年试点工作即将宣告结束,正式进入全面自评阶段,自评是验收工作的重要环节,自评通过后,国家将会进行评估验收,验收合格后,大熊猫国家公园将会成为我国首批正式设立的国家公园。 2016年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开启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一场由国家主导,关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最高级别的保护就此拉开序幕。 为让大熊猫在一片完整、连续和更为广阔的家域永续繁衍,试点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打破行政区划,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纵横秦岭、岷山、邛崃山和大小相岭五大山系,覆盖大部分野生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公园2.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栖息着1631只野生大熊猫。 验收评估是对三年试点工作全方位的自查和回顾,通过真实、客观、全面的反映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和查找不足,更好地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那么三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做了哪些工作? 一、着力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按照国家公园、资源监督、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三位一体的职责定位,调整了国家林草局驻成都员办内设机构。完成3个省管理局、14个管理分局组建工作,整合了82个自然保护地,重新划定管护区域,实现了全覆盖和无缝衔接。 二、着力构建高效的运行机制。出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职能职责》,编制了公园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责任清单、行政权力清单,理清了公园管理机构之间,公园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的管理边界、责任边界。成立了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优化管理决策。研究制定了19 项管理制度,建立了比较高效的运行机制。 三、着力建设统一的规划体系。成立了规划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规划管理办法,加强各类规划管理。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指导各级管理机构贯彻落实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完成生态保护与修复、监测系统建设等3个专项规划,正在推进空间利用、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大熊猫小种群复壮等7个规划和方案的编制。 四、着力探索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新机制。出台了7项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编制了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和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建立了自然与人文地理基础数据库。积极协助开展确权登记,协调地方政府调处产权纠纷。 五、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共建共管共享机制。以分局为单位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共管理事会,打造共建共管共享的协调沟通平台。指导三省管理局编制社区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大熊猫国家公园原生态产品认定管理办法,引导产业发展。优先授予原住民特许经营权,鼓励规范原住民利用现有生产生活设施发展餐饮、住宿等服务业。 同时,试点以来投入资金45.8亿元,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实现了大熊猫种群的稳定繁衍,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 8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进入全面自评阶段。大熊猫国家公园迎检组专家顾问张和民表示,将严格按照国家林草局下发的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将自评内容划分为“自然禀赋”和“体制试点任务完成情况”两个部分。将整个自评工作分为“对标自查、资料收集、报告撰写、档案整理、验收申报”五个阶段,同时成立“综合材料、归档整理、特色创新”三个专班。积极组织各级管理机构密切协作,确保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自评任务。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向可文表示,截止目前,试点区建设17项主要任务,41项工作措施已全部落实;试点中期评估反馈意见7个方面16项整改任务,44项整改措施已全部完成。应该说,大熊猫国家公园已具备申请评估验收的全部条件。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2020年8月开始,大熊猫国家公园三年试点工作即将宣告结束,正式进入全面自评阶段,自评是验收工作的重要环节,自评通过后,国家将会进行评估验收,验收合格后,大熊猫国家公园将会成为我国首批正式设立的国家公园。
2016年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开启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一场由国家主导,关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最高级别的保护就此拉开序幕。
为让大熊猫在一片完整、连续和更为广阔的家域永续繁衍,试点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打破行政区划,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纵横秦岭、岷山、邛崃山和大小相岭五大山系,覆盖大部分野生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公园2.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栖息着1631只野生大熊猫。
验收评估是对三年试点工作全方位的自查和回顾,通过真实、客观、全面的反映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和查找不足,更好地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那么三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做了哪些工作?
一、着力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按照国家公园、资源监督、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三位一体的职责定位,调整了国家林草局驻成都员办内设机构。完成3个省管理局、14个管理分局组建工作,整合了82个自然保护地,重新划定管护区域,实现了全覆盖和无缝衔接。
二、着力构建高效的运行机制。出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职能职责》,编制了公园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责任清单、行政权力清单,理清了公园管理机构之间,公园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的管理边界、责任边界。成立了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优化管理决策。研究制定了19 项管理制度,建立了比较高效的运行机制。
三、着力建设统一的规划体系。成立了规划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规划管理办法,加强各类规划管理。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指导各级管理机构贯彻落实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完成生态保护与修复、监测系统建设等3个专项规划,正在推进空间利用、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大熊猫小种群复壮等7个规划和方案的编制。
四、着力探索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新机制。出台了7项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编制了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和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建立了自然与人文地理基础数据库。积极协助开展确权登记,协调地方政府调处产权纠纷。
五、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共建共管共享机制。以分局为单位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共管理事会,打造共建共管共享的协调沟通平台。指导三省管理局编制社区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大熊猫国家公园原生态产品认定管理办法,引导产业发展。优先授予原住民特许经营权,鼓励规范原住民利用现有生产生活设施发展餐饮、住宿等服务业。
同时,试点以来投入资金45.8亿元,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实现了大熊猫种群的稳定繁衍,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
8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进入全面自评阶段。大熊猫国家公园迎检组专家顾问张和民表示,将严格按照国家林草局下发的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将自评内容划分为“自然禀赋”和“体制试点任务完成情况”两个部分。将整个自评工作分为“对标自查、资料收集、报告撰写、档案整理、验收申报”五个阶段,同时成立“综合材料、归档整理、特色创新”三个专班。积极组织各级管理机构密切协作,确保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自评任务。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向可文表示,截止目前,试点区建设17项主要任务,41项工作措施已全部落实;试点中期评估反馈意见7个方面16项整改任务,44项整改措施已全部完成。应该说,大熊猫国家公园已具备申请评估验收的全部条件。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