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88 lines (205 loc) · 7.92 KB

07-错误处理:defer,panic 和 recover.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88 lines (205 loc) · 7.92 KB

原文链接: Go 专栏|错误处理:defer,panic 和 recover

最近校招又开始了,我也接到了一些面试工作,当我问「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优势」时,十个人里有八个的回答里会有一条「精力充沛,能加班」。

怪不得国家都给认证了:新生代农民工。合着我们这根本就不是什么脑力劳动者,而是靠出卖体力的苦劳力。

好了,废话不多说,肝文还确实需要体力。

这篇来说说 Go 的错误处理。

错误处理

错误处理相当重要,合理地抛出并记录错误能在排查问题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Go 中有关于错误处理的标准模式,即 error 接口,定义如下:

type error interface {
	Error() string
}

大部分函数,如果需要返回错误的话,基本都会将 error 作为多个返回值的最后一个,举个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n, err := echo(10)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or: " + err.Error())
	} else {
		fmt.Println(n)
	}
}

func echo(param int) (int, error) {
	return param, nil
}

我们也可以使用自定义的 error 类型,比如调用标准库的 os.Stat 方法,返回的错误就是自定义类型:

type PathError struct {
	Op   string
	Path string
	Err  error
}

func (e *PathError) Error() string {
	return e.Op + " " + e.Path + ": " + e.Err.Error()
}

暂时看不懂也没有关系,等学会了接口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段代码,应该就豁然开朗了。

defer

延迟函数调用,defer 后边会接一个函数,但该函数不会立刻被执行,而是等到包含它的程序返回时(包含它的函数执行了 return 语句、运行到函数结尾自动返回、对应的 goroutine panic),defer 函数才会被执行。

通常用于资源释放、打印日志、异常捕获等。

func main() {
    f, err := os.Open(filename)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
     * 这里defer要写在err判断的后边而不是os.Open后边
     * 如果资源没有获取成功,就没有必要对资源执行释放操作
     * 如果err不为nil而执行资源执行释放操作,有可能导致panic
     */
    defer f.Close()
}

defer 语句经常成对出现,比如打开和关闭,连接和断开,加锁和解锁。

defer 语句在 return 语句之后执行。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fmt.Println(triple(4)) // 12
}

func double(x int) (result int) {
	defer func() {
		fmt.Printf("double(%d) = %d\n", x, result)
	}()

	return x + x
}

func triple(x int) (result int) {
	defer func() {
		result += x
	}()

	return double(x)
}

切勿在 for 循环中使用 defer 语句,因为 defer 语句不到函数的最后一刻是不会执行的,所以下面这段代码很可能会用尽所有文件描述符。

for _, filename := range filenames {
    f, err := os.Open(filename)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defer f.Close()
}

一种解决办法是将循环体单独写一个函数,这样每次循环的时候都会调用关闭函数。

for _, filename := range filenames {
    if err := doFile(filename); err != nil {
        return err
    }
}

func doFile(filename string) error {
    f, err := os.Open(filename)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defer f.Close()
}

defer 语句的执行是按调用 defer 语句的倒序执行。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defer func() {
		fmt.Println("first")
	}()

	defer func() {
		fmt.Println("second")
	}()

	fmt.Println("done")
}

输出:

done
second
first

panic 和 recover

一般情况下,在程序里记录错误日志,就可以帮助我们在碰到异常时快速定位问题。

但还有一些错误比较严重的,比如数组越界访问,程序会主动调用 panic 来抛出异常,然后程序退出。

如果不想程序退出的话,可以使用 recover 函数来捕获并恢复。

感觉挺不好理解的,但仔细想想其实和 try-catch 也没什么区别。

先来看看两个函数的定义:

func panic(interface{})
func recover() interface{}

panic 参数类型是 interface{},所以可以接收任意参数类型,比如:

panic(404)
panic("network broken")
panic(Error("file not exists"))

recover 需要在 defer 函数中执行,举个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G()
}

func G() {
	defer func() {
		fmt.Println("c")
	}()
	F()
	fmt.Println("继续执行")
}

func F() {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fmt.Println("捕获异常:", err)
		}
		fmt.Println("b")
	}()
	panic("a")
}

输出:

捕获异常: a
b
继续执行
c

F() 中抛出异常被捕获,G() 还可以正常继续执行。如果 F() 没有捕获的话,那么 panic 会向上传递,直接导致 G() 异常,然后程序直接退出。

还有一个场景就是我们自己在调试程序时,可以使用 panic 来中断程序,抛出异常,用于排查问题。

这个就不举例了,反正是我们自己调试,怎么爽怎么来就行了。

总结

错误处理在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好的错误处理可以使程序更加健壮。而且将错误信息清晰地记录日志,在排查问题时非常有用。

Go 中使用 error 类型进行错误处理,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自定义错误类型。

使用 defer 语句进行延迟调用,用来关闭或释放资源。

使用 panicrecover 来抛出错误和恢复。

使用 panic 一般有两种情况:

  1. 程序遇到无法执行的错误时,主动调用 panic 结束运行;
  2. 在调试程序时,主动调用 panic 结束运行,根据抛出的错误信息来定位问题。

为了程序的健壮性,可以使用 recover 捕获错误,恢复程序运行。


文章中的脑图和源码都上传到了 GitHub,有需要的同学可自行下载。

地址: https://github.com/yongxinz/gopher/tree/main/sc

关注公众号 AlwaysBeta,回复「goebook」领取 Go 编程经典书籍。

Go 专栏文章列表:

  1. 开发环境搭建以及开发工具 VS Code 配置

  2. 变量和常量的声明与赋值

  3. 基础数据类型:整数、浮点数、复数、布尔值和字符串

  4. 复合数据类型:数组和切片 slice

  5. 复合数据类型:字典 map 和 结构体 struct

  6. 流程控制,一网打尽

  7. 函数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