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参考了华南理工大学硕/博士课程论文,只是加了个框。然后前几页和后几页的表格直接从word生成的PDF获取,\includepdf
命令属于懒人神器了。
-
先填好cover.docx,然后生成PDF,然后
-
编写自己的body.tex文件,编译main.tex即可。
-
记得修改cover.docx后几页的页码,取决于main.tex写了几页,重新生成PDF,再编译一次,这样页码就接上了。
编译之前首先安装texlive,找到对应系统(Linux,win,macOS)的版本。注意macOS是MacTeX。
编译有两种方法:
-
使用VSCode。设置参考
settings.json
,使用方法详情参考学位论文讨论区。点击XeLaTeX选项编译。 -
使用TeXstudio,首次编译建议从主文件
main.tex
开始编译,首先在TeXstudio的Options->Configure TeXstudio->build
中,编译器(Dufault Compiler)选择XeLaTeX
,默认文献工具(Default Bibliography Tool)选Biber
。
针对五山3号楼某学院的博士开题,讲点题外话,算是经验:
文献综述的撰写没什么好说的,大体上相当于学位论文第一章。开题报告以及后续据此撰写的答辩ppt,可以适当自由发挥。根据观察分为两类:
-
根据文献调研,阐述所研究问题。适当给出数学描述,侧重用公式写清楚研究思路。属于比较细致的一类撰写方法。本人最初拿到的祖传模版里就是这么写,于是写的跟论文差不多了。但是答辩时老师表示不需要这么细致。应该着重描述当前研究不足以及拟采用研究思路。即逻辑上理顺了比细致的公式推导更重要。但这种方法显得更专业,更不容易被挂。
-
根据文献调研,按照撰写规范给的类似大纲的东西展开。侧重用文字图表写清楚思路。整个报告大概20页出头,考虑有图表,还有跟文献调研重叠的立题依据,剩下核心内容大概就10页左右,所以不需要写太多。也不需要太多数学推导(完全没有也不太合适)。
最后ppt大概要包含:背景介绍,所研究问题,研究思路,研究计划(时间安排)。十分钟讲完最佳。研究思路是重点。无论如何都需要重点花时间把ppt打磨好,演练熟练,把研究思路讲清楚,更容易获得好评。ppt尽量图多字少,公式尽可能不要有。
答辩时大多数问题集中在:
-
研究思路不清晰。
-
题目和所述内容有差异,不够凝练,概括性不强。
-
报告、ppt等文档撰写太糟糕。至少有一定的内容并且也要有一定的美观性。报告太多或者太少都不行,多了不能聚焦,老师看了难以理解(答辩时间有限)。写少了显得太敷衍。所有内容都不能是太明显的空话套话(要用专业术语进行表达)。
-
答辩时没经过打磨,言语不自然,停顿卡壳都是扣分项。
最后,3号楼的一届博士生开题,会有大约10%的同学暂缓通过,诸君共勉。